专题专栏
绝不能姑息纵容侵略行为
发布日期:2015-08-31 浏览:25514次 

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
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、惨烈空前的战争,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20余亿人口卷入战争,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,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。回顾这场战争,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,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“慕尼黑阴谋”。作为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高潮,“慕尼黑阴谋”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深刻启示人们:绝不能姑息纵容侵略行为。

  1938年9月30日,英国首相张伯伦、法国总理达拉第与德、意两国首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了慕尼黑协定,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,捷克斯洛伐克其余领土由英、法、德、意保证不再受侵犯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接受该协定,德国随即兼并了苏台德地区。但是,德国并没有就此停止侵略步伐,1939年3月出兵占领布拉格,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,为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打下了基础。1939年9月1日,德国入侵波兰,英国和法国旋即对德宣战,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。英、法企图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取与希特勒的妥协;企图将德国法西斯这股祸水东引,诱使德国侵略苏联,使德苏两败俱伤,从而达到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。英、法这种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、牺牲他国利益、引开祸水的做法,被称为“慕尼黑阴谋”。

  20世纪30年代,西方国家绥靖主义盛行,主张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妥协态度。德国法西斯一系列破坏《凡尔赛和约》的行为,如实行义务兵役制、建立空军、出兵莱茵非军事区,英法都没有阻止。1935年10月,意大利不宣而战,侵占埃塞俄比亚,英、法等国袖手旁观。1936年,西班牙内战爆发,德国和意大利出兵干涉,英、法等国却采取了“中立”立场。1938年3月,德国兼并奥地利,英、法等国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。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“慕尼黑阴谋”,是英、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高潮,但并没有阻止法西斯侵略步伐。英国首相张伯伦是“慕尼黑阴谋”的积极策划者,他在协定签订后,自称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,但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,英国溃败,法国投降,西欧多国被德国占领。张伯伦正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  1937年七七事变后,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。英、美、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同样表现出了绥靖主义倾向。在中日冲突中,美国对日本采取“友好的、公正无私的”态度,并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。英国也采取了观望姑息态度。1939年7月,英国和日本签订《有田—克莱琪协定》。这一协定是英国牺牲中国主权与日本妥协的产物,是“东方慕尼黑阴谋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1941年4月,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“美日谅解方案”,其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大大损害了中国利益和主权。美日相互勾结制造“东方慕尼黑阴谋”,遭到中国共产党和世界进步力量的揭露和反对。1941年5月25日,毛泽东同志发出了《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》的通知,号召全党揭穿和反对正在酝酿的“日美妥协,牺牲中国,造成反共、反苏局面的东方慕尼黑的新阴谋”“反对一切失败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”。美国企图与日本密谋牺牲中国利益以保持与日本的和平,但这并没有阻止日本对美国发动进攻。1941年12月7日,日本偷袭珍珠港,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,太平洋战争爆发。英美等国策划“东方慕尼黑阴谋”,结果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  欧洲的“慕尼黑阴谋”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,“东方慕尼黑阴谋”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。英、法、美等国策划“慕尼黑阴谋”,企图牺牲他国利益换取与法西斯的妥协,以维护自身利益,结果给自己带来极大危害。这样的历史教训是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的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强烈警示人们:姑息纵容侵略、牺牲他国利益的行为,也会给自身带来极大伤害。只有对国际格局中显露的危险趋势早作防范,对侵略扩张苗头予以坚决揭露和反对,以防演成大患,才能维护世界和平。

  (张顺洪  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)